申博官网app最新登录中新網西安10月9日電題:“韶華”到“白頭”路生梅扎根陜北五十余載書寫“醫者仁心” 中新網記者阿琳娜梅鐿瀧 “畢業后來到佳縣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我認真履行醫生的職責使命,真誠對待每一位患者,患者家屬的信任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和‘回報’,患兒的康復和健康成長就是我的成就。”路生梅說,扎根陜北,此生無悔。 1968年,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畢業,響應國家號召,24歲的她離開家鄉,來到了陜北佳縣。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初到佳縣,就感覺到這里與北京的“天壤之別”。路生梅在家中看書學習。 阿琳娜攝 “當時的佳縣十分貧瘠,我們喝的黃河水,睡的是土炕,虱蟲叮咬更是常有的事。”路生梅說,這樣的生活對剛畢業的她而言是全然陌生的。但她努力適應,全身心投入工作。 “那個年代,佳縣地瘠民貧,靠天吃飯的鄉親們小病扛,大病也扛,醫療常識十分匱乏,很多山里的患者走不出來。”路生梅說,她和同事們經常抽時間進村入戶,主動上門送醫送藥。 路生梅告訴記者,一次,她走了一個小時夜路到患者家中看病。那戶人家光線昏暗,一個產婦坐在一個土袋子上,孩子剛出生。旁邊的人正準備用黑乎乎的家用剪子給孩子斷臍。路生梅立刻制止,并用消毒器械和敷料認真地給孩子斷臍包裹。 這次難忘的出診經歷讓路生梅印象深刻。她說,這里的群眾醫療知識太缺乏了,醫療條件太落后了,這里就是最需要她的地方。她一定要改變這里的醫療條件,普及衛生知識。路生梅扎根陜北五十余載。 佳縣宣傳部供圖 “我要為黨工作五十年,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這是路生梅當年許下的承諾。 除了生活條件艱苦,工作上的挑戰也不小。當時佳縣醫務人員少,醫院不分科,每個醫生都要會診治內、外、兒各科疾病。兒科系畢業的路生梅便在工作之余,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各科診療知識,逐漸成為一名掌握內、外、婦、兒、中醫、針灸各科知識的全科醫生。 在佳縣工作多年,路生梅多次放棄調離佳縣的機會。“我是一名醫生,這里的患者需要我,我必須留下來。”路生梅說,自己就是一只拴著線的風箏,無論走到哪兒,只要病人一拉線,她就會回到他們身邊。 為了更專業、更有效地救治更多的患兒,路生梅立志要為佳縣醫院創辦獨立的兒科。為此她“東奔西跑”,并不斷宣傳和強調建立獨立兒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終于在1983年將兒科獨立分離出來。為提高醫療和護理技術,她讓科里所有護士分批到西安兒童醫院進修學習小靜脈穿刺技術,資金不足時,她就四處籌資還自掏腰包。此外,路生梅經常和她的同事們到基層培訓鄉村醫生,推廣計劃免疫,普及醫療常識。 1999年,退休后的路生梅放棄回到大城市的機會,拒絕了大醫院的高薪聘請,選擇了繼續留在佳縣。除了在醫院和家里義診外,她還熱心于志愿者活動。 窯洞里,一張炕、幾件簡單的家具……這里既是路生梅的住所,也是她的診所。只要一有病人來,她會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認真診治每一位患者。路生梅退休后在家中義診。 阿琳娜攝 “在佳縣,路大夫的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幾乎無人不知,家里小孩生病都愿意讓路大夫看,甚至佳縣周邊人也會慕名而來。”患兒家長趙玲玲說,路大夫不僅醫術高明,而且很為患者著想,多年來堅持不花錢能治病、少花錢治大病的原則,也從不亂用抗生素和滋補藥品。 多年來,“路奶奶”早已有了一套“對付”哭鬧患兒的經驗:她會在自己的左右手大拇指上畫小人逗孩子開心,在與患兒的互動中觀察孩子的狀態。她的手機很少關機,遇到未接電話,她會一一打過去,生怕是病人家屬打的,耽誤孩子的診治。 “路姐”“路姨”“路奶奶”“路大夫”……走在佳縣街頭,隨時都會有老鄉與路生梅熱情地打招呼,當地很多家庭中的幾代人都在路生梅這里看過病,路大夫也成了他們的“老熟人”和“家人”。 “人生的價值就在于有信念、有理想。為了信念和理想,不怕受挫折,堅持不懈,永遠奮斗,哪怕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努力。”路生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路生梅表示,自己深感責任重大。為了更好地履職盡責,她深入到群眾中,了解群眾的心聲,繼續為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提升基層兒科服務能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我今年78歲了,生命留給我還有多少時間我不知道,但是我會兌現‘生命不息,服務不止’的承諾。”路生梅說,作為醫生,為病人解除痛苦沒有退休年齡,只要還能干得動,病人需要,她就會一直干下去。(完)【編輯:李霈韻】
(中共二十大·觀察)展現中共“全球觀”和“世界意識”全人類共同價值寫入黨章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展現中共“全球觀”和“世界意識”全人類共同價值寫入黨章 作者張蔚然李京澤謝雁冰 中共二十大把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等內容寫入黨章。 “邁上新征程,黨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寫入黨章,這在中共歷史上是沒有過的,亮明了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對于如何處理中國與世界人民關系的積極態度,體現了中共的‘全球觀’和‘世界意識’。”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中新社記者說。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希賢表示,面向世界,二十大黨章展現了一個有意愿為全球共同發展注入更多和平合作力量的全球政黨形象。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新社記者盛佳鵬攝 10月22日閉幕的中共二十大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作為管黨治黨建黨的“根本大法”,二十大黨章成為新征程上全黨行動的根本遵循。 這是中共黨代會第18次修改黨章。回顧歷史,黨代會根據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需要對黨章進行修改,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慣例。 “二十大通過的新黨章是第二個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新起點,決定著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的發展道路、發展內涵、發展格局和發展方向。因此,具有奠基性和決定未來發展前程的重大歷史意義。”張希賢說。 修改后的黨章有“與時俱進”的鮮明特點。繼中共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后,中共二十大決定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以更好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 “在黨章中寫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旨在用創新的理論武裝全黨,更好地面向未來。”張希賢說。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說,把發展新成果寫進黨章,是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指導思想上與時俱進的體現。 中共二十大鮮明強調“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竹立家指出,“兩個確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最重要政治成果,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在實踐中始終予以堅持。資料圖:人民大會堂前紅旗飄飄。 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將此確定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大會不僅將之寫入黨章,也把與共同富裕、新發展理念、“雙循環”、高質量發展等有關的內容寫入了黨章。外界注意到這些內容都涉及對國內外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戰略部署。 戴焰軍指出,上述內容相對來說都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將其寫入黨章,可以保證黨在長時期內有明確且一以貫之的目標,動員全黨要為之行動,且確保行動的政策具有連續性。 大會同意把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等內容寫入黨章,同意把黨的初心使命、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內容寫入黨章,同意把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等內容寫入黨章。新黨章還反映了十九大以來黨的建設成功經驗,包括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等。 在戴焰軍看來,把涉及黨的執政地位和自身建設的內容寫入黨章,成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和行動遵循,對于鍛造更堅強有力的中國共產黨有重要意義。 “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無論是研判風險挑戰,還是克服前進障礙實現發展目標,都需要吸收建黨百年來的重要經驗,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斗爭本領。”竹立家說。 對于全黨下一步發展的突出任務,修改后的黨章予以強調。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大會把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寫入了黨章。 “黨把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歷史重任,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中國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國家統一是其中關鍵。”竹立家指出,中共將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處理對臺關系等作為重要任務體現在黨章之中,對于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意志,促進祖國統一有著重要意義。(完)【編輯:田博群】
新華社長春2月21日電政協長春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2月21日選舉李龍熙為長春市政協主席。【編輯:張燕玲】